从平面设计到工业设计转变路程,张建民

装饰咖 人气:3.11W

张建民:从平面设计到工业设计转变路程

张建民:从平面设计到工业设计

我所就读的西北轻工业大学是最早开设工业设计的学校之一。我们是学校的首届毕业生。当时我们接受的观念就是“工业设计可以兴国”。那时在中国还没有工业设计的实践,我们接受的都是国外的理论、案例。日本“二战”后靠发展工业设计实现强国的实例,让我们坚信,“设计兴国”的路中国一定要走,中国的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。其实我们也是带着这样的梦想开始实习和工作的。毕业后我去了一家印刷公司做印刷品的设计。在学校学的平面设计、产品包装,刚好在那里派上了用场。期间我还学了印刷技术。做了大半年的印刷设计之后,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。所以又去找工业设计的工作。但是没有找到。

我先后去过上海、深圳、珠海、广州、惠州。在我国的东南沿海走了一圈之后,我发现深圳设计在这些城市里显得特别突出,当时北京还是很强调艺术、文化,上海还没开始开发,浦东还刚刚形成一个概念。而深圳作为经济特区,发展非常快。所以我就到了深圳。

当时我很勇敢,因为前面也做了几年平面设计,积累了一定的资金,所以在94年元月份注册了传人工业设计公司。然而当时大家概念还停留在OEM上,自己有产品的企业并不多。即使有自己的产品,更多的也是抄袭,直接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用。另外,企业主需要设计师去抄,如果设计师说要带进去一些原创的东西进去,他们根本不允许。而且,大部分的抄袭并不是设计师在做,而是工程师。当时整个社会根本还没有工业设计这个概念。比较热的就是平面设计、印刷厂。迫于生存的压力,一年半后,公司业务开始转型,去做平面设计了。连续做了四年的平面设计,成功算不上,应该算是小有业绩,到了98年做得比较不错。有了很好的收入回报。那年还被评为“华人设计百杰”。

经过四年的努力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,算是钱也有了,名也有了,但是心里始终还是觉得工业设计才是我的理想。所以99年,我又再回到工业设计,那时候已经不再是做外观设计,而是自主研发。

当时自己还比较理想化。认为开发一个产品,申请了专利,总会有一个企业愿意跟我合作生产。那一年我拿几个专利,还有几个项目正在开发中。当时我的想法是,一年半载我肯定能够周转下来。但是一年半以后,我还是没有任何收入,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。只好再次做回平面设计。做工业设计的时候,我选择了很好的写字楼,并且装修也不错。不到两年的时间,我就撑不下去了,把公司搬到了住宅楼里。又从平面开始做起。做了两年时间,又缓过劲来。有了相对好的收入。

当时我国的标识系统设计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,都是一些外行在做,没有设计,或者说没有专业设计,包括城市的道路、高速公路的导向,都没有专业的人来做。

深圳地铁这个项目曾经尝试找广告公司合作,但是广告公司无法给出项目的具体结构、尺寸和材料。后来项目方找到了我,我提出来,标识设计实际上是工业设计领域的一个项目。他们接受了我的观点。项目给出的时间很短,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深圳地铁标识系统核心概念的形成只花了15天的时间。

其实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研究,对于标识设计的属性、标识色彩的运用、视觉图形符号与人性互动、标识的技术性、如何引入新材料等问题做了大胆尝试。实际上是在空间导向标识设计中引入工业设计理念,用工业造型的手法设计导向标识视觉外观。同时,把新材料、新技术以及人机互动的理念带入到导向标识领域。

这个项目得到的评价比较高。05年获得了深圳市科研成果奖,并在07年被建设部列为轨道交通科技推广项目。实际上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本来就比较落后,我们公司的进入,相对来说与其它的公司拉开了一段距离。所以,之后接到如国家体育场、天津奥体中心、北京南站这些项目应该说水到渠成。

对于我个人来讲。我一直想做工业设计,之前两次尝试都失败了,第三尝试通过导向标识的设计找到了一个落脚点。我觉得导向标识设计就是工业设计,除了产品,公共设施是工业设计很重要的一部分,将工业设计带入到大型市政项目中,通过“材料+技术+艺术”的模式,能够解决公共设施的功能和服务问题。

去年我们开始尝试一个新业务:创意产业园的设计。鉴于我们公司本身的一个特质:既做工业又做平面。这两个专业在社会上还是两个独立的专业,但是我们把它们融合到了一起。不知道能不能讲算是形成了一种新的理念:用非建筑手法去改造创意产业园,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做第六个产业园了。

当时在做设计之都时,我们考虑到旧厂房如果用建筑手段来改造,成本非常高。并且会脱离原来建筑的本身。我们想的是尊重原来的建筑,尊重原有厂房的结构。

我们公司不是做建筑的,也不是做园林的。所以我们运用的就是平面和工业的设计手法。把建筑上的附加物拆掉,给建筑赋与一个底色,在这个底色基础上,加入能表达创意产园属性的东西。

比如说设计之都外墙的四个头像,每个头像是200平方米。我们用了工业的手法,每个头像用一万多个不锈钢片,在墙面上构成了平面的影像,这实际上就是工业设计与平面设计的高度融合,用工业的手段,实现了平面的影像层次。

最近我们在做的太仓创意产业园也是这样。做设计之都是用工业表达了平面,而做太仓创意园则是用平面去表达工业。

这里我要提到的一点就是:用非建筑手法去改造创意产业园,相比用建筑手法来改造建筑,成本可能只要用到后者的1/10,这就是设计创造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