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江南形式对现实有着重要意义,宋微建

装饰咖 人气:1.04W

宋微建:新江南形式对现实有着重要意义

闷热的暑天在上海不会感到很舒服,燥热加上天气的不稳定,正午走在街头有种落荒而逃的意味。微建设计事务所在这个十里洋场的繁华地段——淮海路。街边不时有打扮得气场强大的时髦女郎闪过,而我在这繁华的中央,拐个弯进入淮海公园里。午后的蝉鸣声里,看到门口有个人在作画,那便是微建设计事务所了,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地儿。

宋老师早前学习绘画,后转入设计专业。近来又从复旦哲学系毕业了。没见到宋老师之前,他的助理跟我说,宋老师很像艺术家。见到真人之后,我会描述,他是一位淡然的怡然自得的艺术家。微卷的头发往后梳,一身黑色的装扮,带着久违老友之后的微醉的情绪跟我谈起了中国文化,谈起哲学的现实意义,谈自己前沿的家装理念。

天空雷鸣闪电,这个南方的城市等来了属于它的甘霖,而在屋内,一场生动的谈话,几件原生态的家具有滋味地闪着光,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,一种清凉快意的感觉氤氲地从我的心底蔓延开来。

时间:2009年8月19日下午3:00—4:00

地点:微建设计事务所

嘉宾:首席设计师 宋微建

主持人:新浪家居 何亚娟

以下为现场实录

主持人:宋老师,您是苏州人?

宋微建:是的。

主持人:我了解到您之前是学绘画的?

宋微建:对。

主持人:后来怎么转做设计了?

宋微建:当时艺术、绘画市场不是很好,也没有专门卖画的。所以学纯艺术的人在当时是去向不明的。大部分学绘画的人也都是要改到设计方向的。毕业以后很可能去画宣传画。从绘画改到设计是市场的需求,当时市场需求很大,认为画画的就是设计师,当时画图就是设计。那个年代叫做实用美术,现在看来这个意义完全不同。当时我们把设计就看成实用美术。

主持人:宋老师近年来研究“新江南形式的语言”,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创作主张?

宋微建:大多数人把中国传统的东西定格成过去式。

主持人:静止的。

宋微建: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,当我深入去研究,我发现当时人的生活观念和主张在现代都是非常先进的,比如简约主义。简约主义是在西方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提出来的,中国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。少即是多。我接触到两个项目,一个是首都博物馆,一个是苏州的千年古建改造。中国地域很大,南北有很大的分别。江南是一个整体的生活的概念。很多的生活习惯和细节造就了江南人善于思考的特征。江南比较适合人居,所以人的密度特别大。江南的建筑也好,空间也好,都是以小间居多。和北方的宫廷式的建筑不一样,江南的建筑比较多变,移步换景,以小见大,人的胸怀很大。是把一块小天地营造出大的自然来。苏州园林是雅文化。当时知识界的这些人,读书人,画家等等。他们比较排斥物质性的东西,比如金、银,比较珍惜自然的事物。而这种观念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在的西方,又被提了出来。工业革命无休止地掠夺,开采,然后人类反思,资源遇到危机了。事实上,如果中国早就注重这种文化挖掘,也不至于走回头路。为什么是新江南形式语言?因为江南风格已经格式化了,基本的元素大家都很清楚。花草、平台、楼阁,那么新江南的风格注重的是它的形式背后的事物,注重它的自然观,人生观、价值观,然后再提炼升华出来一些风格。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,对我们整个的建筑业,未来可以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。

主持人:那么在做设计的时候很多还是用原来江南的一些元素?

宋微建:不是,我尝试了许多设计,就是不把元素作为主要生产来做事,具有新江南风格的建筑。结果很成功,很有江南味道。当然需要提示,人在习惯当中,已经看到很多符号化的事情,把符号拿走以后会有一种陌生感,如果反过来提示就可以,这个像北京吗,不像,这个像四川吗,不像;这个像西安吗,不像;那就是江南的东西,反过来找就找到了。这个也是我以前做事的时候,经常会遇到的情况。比如说我做一个图形设计,人家说这个怎么是江南,倒过来认识它,找到自己位置。所谓新江南,我希望我们重新认识江南的观念,它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。中国国学的研究,还遇到和现实对接的问题,这个从理论界并没有解决,中国人比较务实。所以我们要从这方面尝试着先做一点东西出来,来让大家慢慢形成观念。比如现在国际上也有古典主义、现代主义,简约主义,但是它们是按照过去的古典的含义,被抛弃形成现代的一种格局,到今天是多元化出现的。但是它没有把中国的建筑纳入到这里面,假设当时我们东方的建筑观念已经融入到西方了,也许它不是古典主义,现代主义。那么现在则是多元化的时代,我也反对那些人把中国的建筑形式,把它看成是一个传统的东西,它还有许多传统背后的这些东西,我们把它挖掘出来。

主持人:所以你们是把传统背后一些哲学意义上的东西,现在再进行一些思考和升华。

宋微建:对,这个有难度,但是其实成效是显著的。我现在做建筑真正已经感觉到了人在空间里的关系。装饰是装饰,人是人,装饰是被用的,人可以融入进去,是这样的。

主持人:现在是可以融入进去了。

宋微建:有些体会,马上融入会达到一种境界。

主持人:据说您是在复旦学哲学的,是吗?

宋微建:现在已经毕业了。

主持人:所以你对中国文化这块还是比较感兴趣的。

宋微建:比较有现实意义,我是感觉到这个世界走了弯路,没有把中国哲学纳入到这个世界体系中去。

主持人:中国古代的建筑师,比如说建造房子或者说是宗教这种寺庙,一直都是以木头为结构的。而现在,很多设计师直接把西方的理念拿回来,没有跟中国以前衔接起来。

宋微建:对,西方现代哲学、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。中国很多时候觉得这方面不能很快赶超。包括中医,世界上对中医的认识还是很少的。中医搀杂着一些玄学的东西。比如,人是一个整体,人的所有的病是靠自身的能力可以治愈的。西方到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这点,还是把心、肝、肺作为独立的学科来研究。中国很早就把它看成整体。就象我们地上发生一个漏洞,如果只补一个小面积而不找整体的原因是不行的。这些我们当代人需要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,我们千年文化积淀出来的对自然的这种理解,认识,拿来就能用。

主持人:您是苏州人,你现在提出来的这种新江南形式语言也是跟苏州园林有很大关系,其实这个与你成长的空间环境有很大的联系。

宋微建:对,小时候并没有发现什么,认为天下就是这样的。看到了园林,看到了街道,看到了人,就认为世界就是这样。当你长大了以后,和外界交往了,你会发现世界的不同。然后我就重新来认识苏州园林,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,为什么要这样。我现在做的设计,我发现中国的这些智慧,可以在每一个细节表达出来。中国的智慧和哲学能很好地指导你,怎么去做,特别是有些空间关系很难处理的情况下,中国的这种活变,它的这种主张,就是变,就是它的一个核心。西方的核心不一样,西方都是序列的,节奏感,韵律感。西方强调的是人征服自然的本领。人把有生的植物变成几何形态,把树变成方的,但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觉得树的这种自然成长才是最美的。把自然直接拿过来就可以用,因为自然是最美的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。为什么西方的几何化,知识化,科技化的思想,能够创造出今天。那么中国这种以自然,就是所谓的道法,以自然为参照物的思想,为什么形成不出新的东西,这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反思以及努力的。所以我在任何场合,都希望大家一起参与,把未来挖掘出来。特别是年轻人以为我总是抱住过去的传统洋洋自得,根本不是这样。我很崇拜贝聿铭。贝聿铭讲时代不同,我们一定要往前冲,语言简单精辟,要往前走,过去的东西确实辉煌,但是今天不同了,材料不同了,工艺不同了,我们人的习惯也不同了,形式变掉了,但是精神没有变。中国人这种内敛的生活习惯,今天还是有影响的。

主持人:中国人比较含蓄。

宋微建:所以我们要做设计,不要老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涂脂抹粉,挖掘一下自己的文化,看看我们自己,我们有许多很好的学问界的东西,西方人并不欣赏,我们欣赏就可以了。

主持人:那么您在做一些什么样的项目?

宋微建:比较有意义的是在四川做一个农家乐,有一千亩。七百多家是农民的住宅,再加上一个农家乐,这也是赈灾的一种义举。现在完成了初步方案,这个项目也给了很大的收获。做农民房子的人是一个国内比较资深的设计师,完全按照西方模式来做,这是不对的,他忽视了当地原本的生活形态。而我是做农家乐。我接受了这个方案以后,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当地的地理和生活习惯,包括建筑的朝向,建筑的结构、规模。然后我建出来的东西是基于他们生活习惯之上的,农民们由衷地喜欢。尽管农民向往着城市的洋楼,但是他还是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。我很奇特地发现,在整个小区十公里的地方,有一条河,慢慢流到水库里头,就形成了一串水库,其实它是一个水脉,把这个水脉连起来,依着这个水脉建起来,就形成这个走势。所以尊重自然不是一句口号,是要付出行动的。苏州园林当中有一个特点,,就叫“因借”。“因”就是客观条件,“借”就是利用客观的条件来发挥好。中国的古典文化的精髓部分,对设计大有所为。

主持人:你平时设计的灵感,都来自于你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哲学上的理解,然后还有平时的一些观察。

宋微建:其实哲学,就是能够使人聪明的一个学问。

主持人:我觉得是能够让人看透一些东西。

宋微建:哲学现在这个定义有很多说法。我比较赞同一种说法,哲学是对根本问题的根本研究。它就是研究最本质上的东西,所谓本质上的,就是抛开一切现象,它最近能够还存在的东西,比如人的共性,喜怒哀乐都有,但是它研究的是共性,不研究个案,共性都是能够使我们看对问题,更准确。哲学的东西,有可能把它当成一种工具,把它当成开拓视野的工具。哲学它本身创造不出价值来,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一种工具。

我比较希望就在近几年能够多一点呈现出这种,所谓有中国的传统的思想精华创造出来的东西。当然这个,一个是要积极地去做,还要有一个推广。往往现在世界物质这么丰富的情况下,你要创造出一个新的形式是比较困难。中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,独到的审美观,你得把它塑造出来。现在我们看到都是一些洋楼,其实想想不是这么回事,不一定适合人居的,我们现在还是大型地这样做。

主持人:国内的很多设计师,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在国外留学的,接受了这样的教育,然后他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,很多的方法和路子都是按照西方的模式来走。

宋微建:方法是可以借鉴的,文化应该好好地尊崇。这个世界究竟怎么去看,这时出现两大阵营,东西方的,一是人是主宰这个世界,西方人是这么看的;一是人与自然的对等,这两个观点完全不同。但是我们这个观点,没有形成许多让老百姓认为有价值的东西,正在形成或者是。中国以前的观念是和谐,共融,相互容忍,从来没有强加于别的民族,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先进的。但是中国也需要变革是真的,因为五四运动,有些东西否定得过头了。一个世纪以来,应该重新反思一下,中国有一些,特别是哲学思想,值得我们当代好好去琢磨,去研究。我非常看好未来。

主持人:国内现在推崇东方文化的设计师多吗?

宋微建:现在是一小拨人,因为我们都没有用好。不是风格出了问题,而是我们能力有限。我们的影响面有限,不是我们这个过去的所谓的东方思想的问题,是我们人的问题,我们没有做好。读一点中国文化的东西,再看看当今这个世界,就发现中国这个文化是最具有持续发展的。西方文化跟中国文化是一个互补的关系,不是对立的。

主持人:肯定不是对立的。

宋微建:然后我们现在有一个不好的现象,就是把科技城市化了,科学技术它是一种手段,有时候把它运用到文化领域,运用到艺术领域,这个很显然是不妥当的。

主持人:您对国内室内设计行业的现状怎么看?

宋微建:比较成功的就是,室内设计已经走出了装饰的误区。如果有人说装饰的话,他肯定不是原来的含义,开始认识空间的自身价值,也不是建筑可以取代的,也不是装饰可以取代的,它是一个完整的。有问题的是很多人还是过度地关心着形式,外在的部分还是过度关注着,忽视功能部分。我以前在沈阳做一次市民论坛,讲室内设计,家装就是内衣、内裤,很多老百姓懂这个道理。家装就是以舒服为主。有很多设计师也可能恍然大悟了,不应该看形式。但是你如果不注重形式的话,可能会失去商业利益。这个问题,媒体是需要来引导的。家装公司就是要赶时髦,要追求时尚。我记得有一个家装公司提出一个问题,一下子把我问倒了。“你认为卫生间的‘白色革命’有意义吗”我一听就没反应过来,洁具白的干干净净的有什么不好呢?他可能要红的、蓝的。这个可能就是一个误导。提问者可能认为这事儿已经家喻户晓了,而我作为一个资深的设计师,也没有听说洁具用白色的显得太难看,居然要展开一场革命。这些都靠商业的价值去考虑的,这个是比较有害的。目前还是这个状态,没有改变。市场上很多的材料,包括那些材料,原先很好的材料上面也盖一层很漂亮的塑料,那么这个材料就变坏了。比如地板,上面夹了很多彩色的化学物质,也许等到木板扔到的时候你还没有摸到木制是什么样子,你还不知道木头是什么质感。我提倡用它的真实的部分,木质的,最好能够触及到。我们现在用的已经不是木头了,就是塑料。

首先应该是我们从业者要对这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,然后再加以引导,现在我们不能再误导市场。我希望装饰应该是思考的,不需要太过头了。我们中国古代,讲的就是,内涵很深的人,不需要很多外在的东西满足它,往往你很空洞,所以要很多的外在的东西包装。

主持人:所以家装就应该以最简单的功用为主。

宋微建:对,舒适、温馨。

主持人:自己用的就够了。那现在是夏天的话,你觉得家里怎么样布置,或者说用什么样的材料,使人感觉很清凉、舒服。

宋微建:每个人只要静下来想想,都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师。寒暑、热烈、强烈这是在夏天都不愿意看到的。反过来,平静、淡雅、洁净,怎么淡雅就怎么用色,颜色不要太强烈,用点粉色的,浅一点的颜色,冷色。有的人说家里用一点蓝色,也不对,蓝色是冷吗?冷得过头又热了,刺激它了。要平静一点。用一定比较颜色带点灰的,就是不要太纯,把家里的一些毛茸茸的东西收起来,放到橱柜里。我建议夏天光着脚,在家里,地板擦擦,好舒服的。那个时候你感觉到地板的价值了,地毯不行了。你可以冬天在地板上放一块地毯,不要整个家里放到地毯,然后到了夏天你就没法过了,哪怕你开空调也不对。感觉这个机制不对。

主持人:人的心灵感觉不一样。

宋微建:所以淡雅比较注重,每个人都会做。把一些家务理理。和冬天不一样,冬天是,你沙发上弄点抱垫,洋娃娃,越多越感觉暖和。夏天人的心情烦燥,只好把这些东西收拾起来,干净一点就比较舒服。

主持人:谢谢!